西部地区教育问题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民革贵州省委会副主委、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东兵关注的心头大事。 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西部地区教育攻坚计划、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营养改善计划、校舍安全工程、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对口支援、定向招生等重大举措,推动西部地区教育迈上了新台阶。黄东兵通过调研发现,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边远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基础差、保障能力弱、优秀教师少、优质资源少,教育质量总体不高,难以满足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黄东兵认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西部农村倾斜和流动,是推动当前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向更高层的公平和均衡发展迈进的关键,是全面提升西部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
在调研中,黄东兵了解到,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学校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校际之间,之所以不能均衡协调,主要是因为农村教育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文化与思想、交通以及其它因素的制约,具体原因大致如下:
一是教育教学投入方面。西部教育投入依然严重不足。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存量太少,再加上人口增长等原因,地方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办学条件相关核心指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教学硬件方面,学校办学条件滞后,大部分校舍陈旧,教学设施简陋;实验仪器与设备、图书室等配置缺失或者数量不足、质量跟不上。教育教学软件方面,课程设置不灵活、不科学,育人模式单一或者陈旧;优秀师资流失,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教师结构失衡。受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整个教育失去了鲜活性和生命力,更不用谈诸如“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等创新方面。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长期以来,教师资源短缺尤其是优质教师资源匮乏,是造成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教师的引进和稳定困难。受编制、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优秀大学生不愿到农村一线学校任教,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动性大。通过制度设计促进和保障优秀教师到西部从教,是提高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使其向优质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二是优质教师资源短缺。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不愿扎根边远学校,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富余,而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及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普遍紧缺,存在学科结构性偏差等问题。
三是教学水平不均衡。部分农村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流动多是单向性流动,从乡镇流向城区的多,回流的极少,造成城乡教育质量差距较大。
四是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基础教育条件与水平等的制约,农村学校及城区薄弱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含转学和辍学);受制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农村学生的智力开发、情商培养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学校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
为此,黄东兵建议:
一是继续把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置于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要实施政策再倾斜。国家进一步健全完善涉及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政策设计,补齐其中诸多薄弱的“短板”,防止城乡差别再扩大。在实施城乡统筹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帮扶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配套制度,向郊区、贫困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教学点)倾斜,向农村困难群体子女倾斜,从根本上弥补不同区域、学校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
二是对西部地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行再谋划。要遵循“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合理规划好农村学校。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好的农村学校规划,也难以推进一体化发展。探索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探索城乡互补的新机制,并对已经形成的区域教育规划作出必要调整,突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
三是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贵州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各级财力极为薄弱,希望中央有关部门在安排各类教育资金时给予贵州大力倾斜,建议把地方人均GDP、地方财力、集中连片地区县及区域各教育阶段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值、寄宿率、生均寄宿面积等列入中央资金分配的因素,有效解决地方财力不足和教育发展需求的矛盾,帮助贵州改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同时,允许、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投资办学,放宽个人办学条件,对一些政策性问题,如关于民办学校的产权归属、出资人的投资回报、营利和非营利的界定及政策区分等提出试行办法,逐步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是着力补足西部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的短板。目前西部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需采取积极措施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较大幅度提升西部地区教师工资待遇,实行艰苦岗位补助等实实在在的激励政策;要分批选送西部地区教师到发达地区或国外的重点学校培训学习,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委托发达地区重点师范学校及非师范类学校代培一部分新师资;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或有计划地安排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干部到西部地区轮岗交流,带动西部教育素质的提高;加强西部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为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培养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