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秋,根据中共中央统一战线政策及多党合作共事的战略布局和民革中央的总体部署,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川康临时工作委员会提出建议:拟建立民革贵州省分部筹委会兼贵阳市支部筹委会。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兼统战部部长苏振华就在贵州建立民革组织一事征询李侠公意见,希望李侠公恢复民革成员身份,出面筹建贵州省民革组织。10月初,李侠公决定接受这一重任。民革中央即以李侠公为民革贵州省分部筹委会召集人,负责筹建贵州民革组织相关工作。
筹委会的建立
1951年10月25日,民革中央发出通知:经民革中央第一届六十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批准李侠公、欧百川、叶谷霖、吴剑平、游凤池、刘鹤鸣、王伯勋、陈弦秋等8人为民革贵州省分部筹委会(以下简称“分部筹委会”)委员,以李侠公为召集人。不久又获得民革中央批准,增推柴晓莲为分部筹委会委员。至此,分部筹委会正式宣告成立,共有委员9 名。另有民革中央团结委员陈纯斋和另外两人的组织关系都在重庆,因在贵州工作,根据民革中央关于党员组织关系随工作地域迁移的原则,这3 人的组织关系自此改隶分部筹委会。故此时贵州共有民革党员12 人。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分部筹委会在1953 年6 月成立了常务委员会。经过民主协商,推定李侠公、欧百川、叶谷霖、吴剑平、游凤池等5 人为常务委员,规定常委会每月开会一次。
分部筹委会的任务主要是: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和民革中央的要求,组织委员学习,发展新党员和健全内部管理机构,更多的是以个人和组织名义参加地方政权建设和全省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后改为贵州省政协)的工作;完成民革中央部署的其他工作。
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
1955 年4 月,根据民革中央第一届常务委员会第124 次会议决议,分部筹委会开始集中精力筹备召开党员大会,选举将于1955 年6 月20 日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1955 年5 月20 日至22 日,民革贵州省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在贵阳召开,出席大会的民革党员74 人。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惠世如出席会议,分部筹委会召集人李侠公致开幕词,分部筹委会委员兼登审组组长欧百川致闭幕词。大会高票选举通过了李侠公、陈纯斋等5 人(名单附后)为贵州出席民革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讨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草案(初稿)》,并形成4 条建议意见。会后,分部筹委会将大会召开情况、选举出来的贵州出席民革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名单以及关于对民革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草案(初稿)的修改意见以电文的形式及时汇报了民革中央。
1955年5月22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州省分部筹备委员会党员大会全体合影
第一次党员大会的召开在贵州民革的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大会完成了民革中央指定的工作任务,通过会议和民主选举,使全体党员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进一步认识到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实际意义,进一步认识到民革组织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分工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一步认识到民革的历史发展和全面工作的情况。通过这次大会,党内团结进一步增强,组织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出席民革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李侠公,男,民革党员,分部筹委会委员、召集人,第一届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省民政厅厅长,政协贵州省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陈纯斋,男,民革党员,分部筹委会委员,第一届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人民法院院长,政协贵州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王伯勋,男,民革党员,分部筹委会委员,第一届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交通厅厅长,政协贵州省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邹维新,男,民革党员,分部筹委会宣教组副组长,政协贵州省贵阳市委员会常务委员。
熊大闾,男,民革党员,贵阳市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