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两会】万泉代表:建议推动住房公积金跨区域统筹提取
作者:万泉供稿 来源:贵州民革 日期:2023-03-14 阅读:1544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贵州省直七支部主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建议,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推动住房公积金跨区域统筹提取,推动住房公积金资金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住房保障事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万泉指出,房地产行情好不好,住房公积金是晴雨表。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住房分配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住房公积金事业不断发展,其保障性、互助性、福利性得以充分凸显,千千万万缴存人因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圆了安居梦,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住房公积金还承担着协助房地产市场去库存、调结构的责任,在调控房地产市场和助推城市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调研发现,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暴露出一些结构性问题:一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差距,各地缴存标准十分悬殊,政策差异较大。二是以市(地、州、盟)级行政区划为统筹单位,资金无法跨区域调度使用,应对风险能力不足,各地旱涝不均,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缴存群众提取使用难、办理贷款轮候排队甚至面临随时调整收紧政策、增加购房成本等问题突出。三是运营管理偏于审慎,缴存资金收益率偏低。尽管住房公积金秉持“低存低贷”原则和不以盈利为目的运营管理模式,但相比同期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住房公积金存款相对较低,由此造成部分缴存人急于将住房公积金变现,骗提案例逐渐增多。四是转型调整缓慢,对低收入群体覆盖不足。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率高不高,直接影响到住房自有率,而对低收入群体的精准覆盖,更是上升到政策公平性、公益性和全民共同富裕的层面。随着住房公积金贷款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制度覆盖内大多数家庭住房刚需已经得到满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刚需强烈的家庭因缺乏住房公积金的支持,要承受更多的购房成本和压力。

万泉认为,实现住房公积金跨区域高质量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都市圈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和经济协同发展。当前,郑州推出“1+8郑州都市圈”跨区互认互贷机制、遵义市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开展异地贷款,都是一些积极的探索。新征程上,始终要以扎实的行动回答时代之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万泉建议:一是国家层面提高区域协调能力。要提高住房公积金统筹层次,至少应实现省级统筹,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试行跨省区域统筹。通过资金跨区域统筹使用,促进资金有效利用和较大范围的均衡发展,保持政策稳定性。省级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财务核算机制、利益补偿机制、政策协调机制,国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打通信息共享平台,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监督管理和统筹管理,有效防范风险。二是国家层面提高覆盖保障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扩大制度惠及面,保障更多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要探索多方投入机制,整合有效资源,为低收入群体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创造条件。要拓宽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渠道,特别是在匹配住房租赁政策出台指导性意见,实现高效对接。此外,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应对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落户农民缴存使用公积金政策进行统一指导和规范,兼顾好业务风险和政策公平,让政策多一些民生温度。三是国家层面提高运营管理能力。要加快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改革,在一定范围内开展国家住房银行试点,在注重住房保障功能同时,提高住房金融功能;或通过严格规范投融资渠道,把部分结余资金交给资质好的投融资公司经营运作,实现住房公积金资金保值增值,推动住房公积金资金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住房保障事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