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省两会】民革贵州省委建议:深化黔成渝无障碍旅游区建设
作者:gzmg 来源:贵州民革 日期:2023-01-12 阅读:1259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夯实基础设施,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大力推动“四化”建设,深化黔成渝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的各方面条件已日趋成熟。我省贵阳、遵义、都匀、凯里、安顺、兴义及赤水等作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在自然资源、人居环境和人文景观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我省与成渝地区都属巴蜀文化圈,在语言、生活习惯上差异甚小。从气候上来看,我省夏季平均气温在16-24℃左右,相较于成渝两地夏季26-27℃的平均温度,在气温上具有一定优势。从距离上讲,我省与重庆南部、四川东南部接壤,从贵阳到重庆和成都的高铁单程车程仅需2.5小时和3.5小时,通行方便。以遵义为例,近年来,成渝地区每年到遵义避暑人数均保持在100万人次以上,居住2个月以上人数常年保持在60万人以上。经过调研,目前我省推进黔成渝无障碍旅游区建设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合作深度不够。目前,我省和成渝地区的合作主要停留在推进重点旅游区域、部分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宣传推介等浅层次上,区域旅游市场合作开发、旅游人才联合培训培养、资源互推互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还不够。

二是产品开发不足。目前我省避暑产品基本处于观光型和初级体验型,同时,配套的旅游商品及文创产品文化内涵偏低、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核心竞争力不足,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三是宣传推介不够。我省旅游推荐宣传主要简单依靠举办旅游宣传推介会等传统手段进行宣传推介,创新运用抖音、快手等现代自媒体新手段宣传推介能力不足,效果不明显。

工作建议:

1.丰富合作方式。一是加强组织统筹协调。建议省政府、相关地州及县区设立驻成渝旅游招商和推介办事处,搭建两地旅游资源的互送互推、文旅产品的互补及宣传平台。二是建立长效沟通交流机制。通过三地轮流举办年会、论坛的方式,建立与成渝两地在文化交流、文旅产品开发、旅游人才、招商引资等方面互助、共享、双赢的长效机制,促成与成渝地区一二三产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三是搭建企业合作平台。组建三地旅游联盟,通过旅游联盟为我省和成渝地区的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搭建营销平台,拓展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实现三方互利共赢。四是加大与媒体的合作力度。加强与四川日报、重庆日报、四川观察等成渝主流媒体和成渝片区OTA平台的合作力度,以软文推送产品的模式,将我省景区、美食、住宿等做成网红产品,投入成渝市场宣传推介。

2.深化产品开发。一是注重挖掘特色。将我省传统美食、小吃引入到成渝美食街区、大型酒店和农家乐的餐桌上。同时结合成渝黔口味改良具有贵州标志性的特色美食,占据成渝市民的胃。二是注重舒适体验。引进知名企业加快推进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同时,培育一批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乡村等级民宿,整合资源推动创建一批民宿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与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等高度契合,不断提升酒店和民宿的舒适度,真正拴住成渝游客的脚。三是注重产品新意。着力挖掘以喀斯特地形地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巴蜀文化、康养为特点的旅游资源,呈现与成渝地区有差异化的旅游产品,真正俘获成渝游客的心。

3.创新营销宣传。一是新旧宣传手段双结合。通过在两地召开线下新闻推介会,宣传推介贵州各地州的旅游资源。同时利用好抖音、快手、小红书、新闻头条等线上平台讲好贵州好山、好水和好物的故事。二是实现广告植入全覆盖。录制旅游宣传片,在成渝高铁站、地铁站、大型广场、公共交通流动媒体等进行滚动播放,同时在兰海和成渝高速高杆,解放碑、洪崖洞、太古里、宽窄巷子等重要商圈等投入广告宣传,不断为贵州旅游发展营造氛围,形成宣传推介铺天盖地。三是强化体验活动引领。通过举办“三地”摄影大赛、传统民俗节日活动、田间地头耕种、采摘体验活动等吸引成渝旅客的同时推出免费游、打折游、套餐游等,着力实现成渝旅客数量和停留时间的双增长。